社会科学处
 
 

账号名称:江南大学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无锡江南大学支行
银行账号:1103030709100000136

开户行行号:102302003077
组织机构代码:71780177-X

社会统一代码:

    1210000071780177X1

 
 
首页>>科研机构>>研究基地信息>>正文
作者:社会科学处  来源:社会科学处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0日 10:12

`  江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基地动态信息

2014年第3

总第6

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编                                      20141010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1

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召开期中工作总结会………………………………1

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举办创新开放日活动…………………………………3

“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网站正式运行 ……………………………………………4

2013年无锡党建研究论丛》出版发行……………………………………………………4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专家建议》获教育部优秀专家建议……………………5

     

“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6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出版英文专著………………………………………………6

“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获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7

 “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启动我国人才学领域首个大型出版工程子项目 ……7

《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研究》出版发行……………………………………………8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第三季度工作总结……………………………………9

 “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获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0

“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启动2014长虹“CHIQ2代”概念设计工作坊………………10

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获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审判理论课题资助……………………11

无锡党的建研究中心参与无锡市教育实践活动研讨征文并获奖 …………………11

“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基地”开展“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12

“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编制2013年无锡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13

“中国好设计——家电与消费类产品案例集”项目组入驻“开放创新研究院”………14

      

“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社会变革与教育学专业建设”研讨会………………15

“无锡影视文化中心”主任在驻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上解读城市文化………………16

“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协办教育部第五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16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访问“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17

北京大学体育部来体育部人文体育研究基地交流经验 …………………………………19

基于福喜事件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Chuanlan Liu副教授受邀访问实验室洽谈合作……………20

“无锡旅游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第三季度简报 ………………………………………21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

  近日,“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任吴林海教授主持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课题获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这标志着我校在人文社科领域最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上实现了突破,是我校人文社科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校长陈坚亲切致信吴教授,向他们致以衷心的祝贺。贺信指出:

   尊敬的吴林海老师,欣闻您领衔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课题获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立项,这标志着我校在人文社科领域最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中实现了“零”的突破,是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项目的申报成功,凝结了您和您的团队矢志为学的汗水付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

   近年来,学校教学科研实力稳步提升,社会声誉影响显著增强,这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各位严谨治学、创新垂范的名师们孜孜不倦的贡献。全校师生当以您为榜样,笃学尚行,止于至善,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的华彩篇章!

 

 

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召开期中工作总结会

2014720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召开期中工作总结会, 梁惠娥教授总结了2014上半年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主要工作,针对2014年初工作规划,制定了2014年下半年的规划任务。逐步健全基地体制,加强科研组织管理,提升咨询服务,争取重大社会效应。同时提升国际影响力,争取重大科技奖项。付少海副院长介绍江苏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要求。依托多种研究机构,将艺、工多学科进行结合与交叉,实行实质性、量化性的研究。同时传习馆的基础建设也在逐步进行中。梁惠娥教授提出建设任务主要目标。完善构建我国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的总体框架;组织研究团队,并制定相应目标,确定调研、田野考察的地区、时间与步骤,对民间服饰类非物质文化技艺、传人及口述传统进行甄别;开展对我省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精微绣技艺及特色民俗服饰的传承、研究工作;组织并参与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交流和专题研究会议;积极申报相关项目:传统锡绣的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海外传播途径与方法的创新研究、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数据获取与再现方法研究等。

高卫东副校长参加会议,希望基地通过系列的研究,也培养了一批较好的科研人才,开展国际间合作交流,增强与国外的学术互动。同时为保障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学校会提供一定科研经费的支持,做好研究规划的布局统筹。

 

   

2014江南大学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学术建设推进会

 

 

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举办创新开放日活动

 

201471日,在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院举行了创新开放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嘉宾包括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领导、无锡青年企业家协会、无锡女企业家协会、江南大学社科处领导和各学院院长、教师们。

   当日活动包括创新院博士墙揭牌仪式、平台实践项目汇报、基地工作推进会,并设有茶歇处共各界人士交流互动,全程更有乐队助兴演出。当日参加创新院博士墙揭牌仪式的领导们有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宋超主任、江南大学社科处刘焕明处长、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辛向阳院长、江南大学商学院朱晋伟院长。    

 揭牌仪式过后,基地工作推进会与平台实践项目汇报同时举行。基地工作推进会有创意园领导、江南大学社科处、江南大学各学院共同参与,对创新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各抒己见。   

平台实践项目汇报主要为2014年上半年的完结项目,对于创新院这是对之前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同时也使企业家们对创新院平台能做什么有个具体、深入的了解。

 

 

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网站正式运行

日前,在江南大学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网站正式运行。

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网站是江南大学的二级网站,网站设置的栏目有:研究基地概况、课题研究、研究动态、廉政信息、专家团队等。研究基地网站的建成运行是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基础建设的另一件大事,为增进研究基地与国内外同行的信息交流,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研究基地网站提供了服务决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经验交流平台,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2013年无锡党建研究论丛》出版发行

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升格研究基地首年,围绕12项立项研究课题的研究任务,各课题组专家学者辛勤耕耘,形成了一批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批成果在评审专家鉴定的基础上,汇编成《2013年无锡党建研究论丛》,日前经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立足创新实践前沿,书写党建研究新篇。这批研究成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无锡争创全省党建工作最佳实践区的目标任务,紧密联系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的最新实践,从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基本规律出发,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无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经验和实践成果。

《论丛》的汇编和出版发行,集中体现了五大鲜明特点。一是注重时代特色。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论述为指导,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出发,紧紧围绕无锡加快“四个无锡”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立足基层党建工作最前沿,系统总结具有无锡时代特色的创新实践。二是注重规律探索。在系统总结无锡党建工作鲜活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层面概括提炼党建创新实践的基本规律与理性认识。三是注重经验提炼。紧紧结合无锡基层党建区域化、创新性的成功实践,通过提炼经验,坚持典型引路,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四是注重实证研究。在自觉运用文献研究、理论思考,积极借助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的同时,坚持把开展点面结合的基层调查摆在首位,既有经验、亮点和品牌的总结提炼,又有问题、不足和差距的分析归纳,为深化党建研究开拓了新路径,增添了新活力。五是注重问题导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抓住热点、难点、重点,在发现问题中思考,在分析问题中研判,在破解问题中创新。

2013年无锡党建研究论丛》编辑出版,标志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连续六年出版的《论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良好的积累与深化,研究队伍、研究水平、研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标志着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升格研究基地后,研究工作瞄准新目标,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专家建议》获教育部优秀专家建议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吴林海、王建华发表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专家建议》201319期上的《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的对策建议》,日前被教育部社科司评为2013年度优秀专家建议。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教育部优秀专家建议。  近年来,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坚持学术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研究导向,以现实中重大实际问题为研究出发点,在致力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同时,积极为党和政府提出咨询报告,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

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在刚刚揭晓的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我基地的专家朱蓉博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5万元。同时朱蓉博士的《江南地区乡土建筑营造技术及其保护方法研究》也获得了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朱蓉副教授为我基地可持续设计与地域文化方向的专家,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亚洲遗产管理协会(AAHM)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会员。她的研究方向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利用。

近年来,主要关注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研究领域,曾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城市更新中产业类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学术研究课题奖励基金项目“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等省部级纵向项目5项。

2014年朱蓉博士的研究课题《基于GIS技术下的江南近代园林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无锡为例》入选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今年基地的零突破。

 

 

江苏省食品安全基地出版“Food Safety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Review”英文专著

吴林海教授的专著“Food Safety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Review”于201481日在美国由全球著名的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 & Francis Group, LLC / CRC Press)出版。这是全球第一本全面反映中国食品安全进步的学术专著。该专著努力反映中国政府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所进行的不懈探索和取得的积极成效,体现并力图形成“中国经验”;同时揭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阶段性、复杂性、艰巨性与未来的演化趋势,力图反映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中国特征”,这对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走势,加强与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合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的全球治理做出贡献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中心成员杨晖教授申报课题《叶燮诗学思想的原创性研究》,成功获得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清初诗论家叶燮的诗学思想是中国诗学史上最具体系性的文学理论之一。国内学界对叶燮的文学思想、美学思想、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等诸多方面有着多视角的研究,杨晖教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叶燮汉儒的“风雅正变”进行了原创性阐释,指出汉儒提出的“风雅正变”是正变思想诗学转向的关键点,也是诗学中正变观念的源头。历代的诗论家以不同方式延续了这一源头,但叶燮却超越了这种延续,不拘传统,回到原典,重新审视汉儒学说,无论思考范围、还是思考方式都突破了前人的桎梏,从而创造性地阐释了汉儒思想。

 

 

 

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

启动我国人才学领域首个大型出版工程子项目

无锡东方硅谷计划(530计划)的理论总结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和我国人才学领域首个大型出版工程——“人才强国研究出版工程”丛书,编委会主任是人社部何宪副部长,副主任是中组部人才局孙学玉、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余兴安院长、党建读物出版社赵凡社长。由市校共建的无锡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承担调研和写作任务。

2014825-29日,由无锡市人社局和江南大学共建的无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地发起的“无锡530计划”系列调研活动在无锡顺利进行。我校朱晋伟、黄昱方、黄河、刘进、汤卫君、于海云、朱佳俊、徐建伟等老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调研。

课题组围绕海外优秀人才来无锡创业开展专题研究,从理论视角总结企业成功创业的典型经验,通过出版专著,展示无锡人才引进的成就,宣传留学归国人员的成功案例,扩大无锡东方硅谷计划的知名度,促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来锡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并让无锡的创新创业精神在全国得以广泛传播、弘扬。同时对所选案例企业而言,可以展示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创业绩效,提升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此次访谈企业包括博雅干细胞、药明康德、傲锐东源、德思普、中星微、买卖宝、碧水源等优秀无锡530企业。通过访谈,了解他们选择在无锡创业的动因,对创业环境的感受,内部管理方式等内容。此次调研将会给“无锡530计划”编写提供科学依据。  

由程勉中研究员编著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研究--基于新苏南模式的区域实践》一书,于2014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程勉中研究员近些年来专致于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该书的研究建立在两个基本命题基础之上。一是区域发展模式对城乡党建工作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基于区域发展背景的党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路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使我们的对策有的放矢。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党的组织创新理论、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设计理论,以及城乡关系理论,探索新苏南模式背景下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理念、方法和具有创新活力的体制平台、制度体系与机制模式,揭示新苏南模式的实践指导意义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理论的核心是研究组织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适应内外部环境、主客观条件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提高组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机制创新设计理论主要研究对于给定的一个目标,能否并且如何设计一种运行机制以保证目标实现。这一理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是以追求机制活力为动力源的创新设计。

该书着重关注并探索如何通过机制创新设计来强化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问题,一是探索党自身组织的动力机制、组织结构及运行系统等;二是探索党组织内部依靠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的动力源,包括对内、外部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控制性方法。如领导责任制、管党目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过程监控、激励措施等。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高度重视基地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地管理制度。2014年第三季度,先后制定了《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研究生管理办法》、《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会议管理办法》两个管理文件,进一步对进入基地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基地成员密切关注物联网产业发展动态,通过定期召开基地研讨会,进一步凝练和聚焦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不确定性环境下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研究方向,组织基地成员对这一方向开展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物联网技术发展预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另一方面,基地成员注重开展重大项目的合作研究,进一步提升合作研究质量和层次。20148月,基地主要成员分别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申报2014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在合作申报参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申报过程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内容的论证、支撑材料整理、相关研究内容的撰写等重要工作。通过高层次的合作,不但积累了重大项目申报的经验,也提高基地对外合作研究的质量和层次,为进一步提升基地成员重大项目攻关能力和对外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其次,基地成员重视研究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王育红教授的论文《Energy Savings Effect Measurement of Energy Policies From 1999 to 2004 in Jiangsu Province》在SSCI源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COMPUTATION AND ECONOMIC CYBERNETICS STUDIES AND RESEARCH上发表,基地成员刘勇博士获得2014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这标志着基地的研究水平有了重要的提升,基地研究成员的主要研究成果获得相关专家的认可,基地成员的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2014年,中心研究人员认真准备,最后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分别是王金元主持的“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赵向红主持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以苏南为例”和潘加军主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官办分离改革的制度创新研究”。

此次课题申报得到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得到相关学院领导及专家的大力支持。课题申报成果反映“无锡老龄科学研究”研究水平及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

启动2014长虹“CHIQ2代”概念设计工作坊

    2014年长虹创新设计工作坊——长虹“CHIQ2代”以冰箱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的概念设计,于610日在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的第一子机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长虹联合实验室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工作坊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协办,由基地主任辛向阳教授/院长主持并亲自担任导师。

每年一度的长虹创新设计工作坊是由长虹创新设计中心与高校紧密合作联合举办的开放性创新实践项目。自2011年以来,分别在香港、深圳、成都、无锡等地成功举办,其目的在于支持中国的设计教育及其在产业界的专业性发展。

今年工作坊的主题为“2014长虹‘CHIQ2代’以冰箱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的概念设计”。在“三网融合”家电智能化的大趋势下,通过对当前冰箱产品的智能化研究和属性定义,探索“CHIQ2代冰箱产品及服务”的功能概念和服务模式,从而为消费者创造“越来越自在、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简单”的家庭生活,提供更多的优秀体验!参加本次工作坊的成员是通过全国招募的,由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设计专业的6名优秀研究生以及来自长虹创新中心的3位专业设计师组成。

   

 

 

行政法治研究中心

获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审判理论课题资助

723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课题招标结果中,江南大学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薄晓波博士主持的《民事公益诉讼实务研究》获批为审判理论一般课题(2014SPYB016),资助经费2万元。最高人民法院本年度发布的课题,是根据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的基础上确定的。今年共有358家单位和个人参与申报,最终仅有15个审判理论重大课题和15个一般课题主持人中标,这也是我校首度获得最高人民法院课题资助。

薄晓波博士的课题将围绕民事公益诉讼实务中的原告资格、案件范围、受理标准、诉讼费用、财产保全、调查取证、裁判范围效力、执行和防止滥诉等问题进行研究,其未来研究成果对促进人民法院独立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人民法院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无锡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参与无锡市教育实践活动研讨征文并获奖

着眼于不断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无锡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和论文征集的通知》。

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基地)认真贯彻《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动员研究专家承担研讨征文的任务。广大研究专家积极响应,自觉撰写一批有关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研究文章。最后,通过研究中心(基地)报送的应征论文共5篇。

市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经过初审、复审及专家组终审的基础上,于今年8月颁文对35篇优秀论文进行表彰,认为这批论文紧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论述透彻,文风清新,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好地反映了各地各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新研究成果。

无锡党建研究中心(基地)报送的5篇征文中,有3篇征文分获一、二、三等奖:获一等奖的是由程勉中研究员完成的论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社区实践”;获二等奖的是由徐玉生教授与陈志宏副教授合作完成的论文“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构建基层惩防体系”;获三等奖的是由博士、副教授侯勇完成的论文“践行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创新”。

 

 

 

“无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开展“滨湖区社区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与社区服务发展” 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及加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无锡市作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老龄化比例高,老年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养老服务产业初步取得一些成果。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应对无锡人口老龄化,这是当前无锡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课题组以“滨湖区社区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与社区服务发展”为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滨湖区现有老年人口10.8408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3.43%。至2013年底,滨湖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99家,接受服务人数达60000人。数量庞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能否满足社区老年人口居家需求,能否满足无锡市提出的“9064”养老模式的社区服务需求,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问题。社区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与社区服务发展是互为依赖的关系,问题调研从问卷、座谈和深度访谈三个层次进行。课题组主要以科研中心组成单位——江南大学、市老年学学会和老龄办等相关人员组成。

一、前期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在滨湖区三个街道开展了120人的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及社区服务发展情况的调研。

二、中期开展蠡湖街道中南和震泽两个社区居家养老负责人的座谈,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作情况。

                                             

三、后期进行几个社区高龄老年人的深度访谈,尝试运用缅怀往事工作手法进行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

 

    据调研可知,社区老年人主要服务需求侧重于社会参与和老有所为方面,部分特殊老人有“六助”需求。社区老年人已得到社区服务既有社区居家服务提供的助餐等,也有社区老年人文娱等自助服务。对于社区居家老人的服务需求与社区服务发展,认为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定位、居家养老服务福利化与市场化、社会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明晰和完善。

 

 

“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承担编制2013年无锡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科学性,加强无锡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无锡市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下,我中心去年完成的《无锡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10-2012年)》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认可与大力赞扬。基于前期的友好合作和信任,20147月,受无锡市信息中心委托,我中心继续负责编制2013年无锡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清单编制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六种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的范围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及废弃物处理等五个领域的排放源界定、排放量估算方法、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排放因子确定、排放量估算、统一报告形式等;为了清单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公平性原则,低碳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理论和专业资源,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根据合作时间要求,已完成清单报告的初稿。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可为无锡市识别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了解各部门排放现状,预测未来减排潜力,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加速无锡市低碳城市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好设计——家电与消费类产品案例集”项目组入驻创新院

随着中国工程院“创新设计战略咨询项目”的开展,“好设计”案例集应运而生。“好设计”案例集意在使得中国的创造力可以无穷无尽地发挥出来,使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创新、参与设计,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项目组从7月入驻以来至今,已经完成了“中国好设计——家电与消费类产品案例”初稿的编写,其中集中了联想、海尔、长虹、美的、小米、格力等一批代表国内白电、黑电,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领先水平的知名品牌。在严格遵循设计3.0 基本规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对产品的体验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三个层面多重因素的综合评估,精选了一批代表性的案例,汇编成册。另720日商学院“基于科技需求演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与政策设计”项目也入住创新院

 

   

 

 

 

       

“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社会变革与教育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92728日,由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社会变革与教育学专业建设”研讨会暨2014年度全国高校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江南大学召开。会议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等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近100位教育学院院长及学者。

开幕式上,副校长纪志成代表江南大学对与会领导、院长、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江南大学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介绍了人文学院、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人才培养情况,希望专家学者们对江南大学的教育发展给予更多地关心和帮助。崔春霞处长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对此次会议在江苏省、江南大学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详细介绍了江苏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改革设想,并恳请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够对江苏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给予指导。大会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致开幕词。

  本次联席会议与会人员来自全国30个省、4个直辖市,既有985211高校,也有地方性师院大学,代表性前所未有。他们不仅是全国各个高校教育学院的院长,也是国内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专家学者们站在国际化、信息化等时代趋势和社会变革的高度,直面教育学专业建设与教师教育的相关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也交流了各自的实践探索和尝试,提出了很多富有前瞻性、启发性的观点和办学思路。

          

 


 

 

“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

成功协办教育部第五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

2014825-93日,由教育部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及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教育部第五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在江南大学成功举办。此次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论坛以“茶文化系统创新”为题,邀请了两岸包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立成功大学、铭传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台湾大同大学、义守大学、明志科技大学、亚洲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师生代表50余人次共同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交流活动。

825日,第五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开幕式在宜兴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江苏省宜兴市市文广新局、宜兴市台办、宜兴市陶瓷协会、中国陶瓷博物馆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首发《教育部第四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暨中华文脉宜兴陶瓷设计作品展图鉴》,并在宜兴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湾高校代表向陶瓷博物馆捐赠了作品,市领导向两名台湾教授和大陆学者颁发了“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聘书。

825-93日期间,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论坛将在宜兴、杭州和无锡三地开展深入的交流实践活动,论坛围绕“茶文化”的主题,通过系列讲座、师生研讨、参观访问、实践操作等形式,开设讲座十余场,两岸师生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在宜兴亲身实践陶瓷、紫砂茶具的制作过程,参观访问了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观摩了传统茶道表演和茶文化园,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茶文化创新思考,深入交流海峡两岸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现代茶具设计及茶文化衍生品设计。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论坛项目是由教育部主管的设计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作为论坛的主办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不断推动项目的开展和议题的深入,迄今为止已有台湾十余所设计顶尖设计高校参与其中,不仅就传统文化的可持续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促进了两岸设计专业院校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两岸设计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访问“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

   99-10日,受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专家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日本爱知大学周星教授来我院与实验室进行访问并作报告。周星教授曾获1995年度博士后国氏奖,199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度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在北京大学、日本爱知大学任教,现任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教授、博士课程指导教授。

    99日下午130分,实验室崔荣荣教授向各位老师、学生隆重介绍周星教授,并引出今日讲座主题——“中式服装的前生、今世与未来”。周教授围绕服饰生活、民俗服装、民族服装和文化实践四个内容,探讨了中式服装的诞生以及服装生活的巨变,总结了中式服装的困扰和可能性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最后,周星教授接受与会老师与同学的提问,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来持续跟踪观察中式服装的发展。

910日上午,在纺织服装学院A306开展了题为“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思辨”交流座谈会,实验室教师、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首先,实验室负责人梁惠娥教授就周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周星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内容与方向作了简要介绍。接着老师与同学就自身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向周教授请教,周星教授一一详细解答,并在民族服装服饰的形制、意义、内涵上进行了独到的讲解,为同学们提供了日后研究强有力的随访资料与案头资料。

周星教授的讲座具有高度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强烈的反响。周星教授高度肯定了实验室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建设及实验室近些年取得的服饰文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目前在研课题更好的开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并期待更多的学者能与时俱进对照传统服饰传承与保藏并反观日常生活,推进服饰文化的当代发展。

 

 

   

910日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周星教授

 

 

 

北京大学体育部来体育部人文体育研究基地交流经验

 2014929日上午,北京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吴昊携教学、群体教研室主任等一行4人来我校体育部人文体育研究基地考察交流。体育部党总支书记戴建明、主任朱新伟、副主任戴平、陶伟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参观我校“曲水流觞”的校园风光后,双方在体育部106会议室进行交流。戴书记首先代表我校体育部对北大“老大哥”的“传经送宝”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朱主任结合我校体育精神培育工作将江南大学近年来的体育工作和人文体育基地工作开展情况作了基本介绍。吴主任高度赞扬了江南大学近年来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及体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方面的创新举措,对我校自上而下重视体育工作表示赞许和羡慕。

   北京大学体育部于200322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建立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为北京大学12个人文社科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811月,北京大学结合其他国内外顶尖学府的专家学者、慈善和体育领域的资深人士、政府有关部门的高级官员、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媒体同仁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型综合性项目研究。此次交流,使我们看到了体育人文研究基地建设与国内顶尖大学人文体育研究的差距,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动改革,不断提高的信心,对进一步推动人文体育研究基地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基于福喜事件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823日,福喜事件与中国食品安全难题破解之道学术研讨会在江南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弘毅生态农业科研团队、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政策研究中心等10多家食品安全相关组织,以及数十位食品安全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记者等各界人士共同发起,并以线上、线下两个会场同时独立进行的方式举行。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负责承办线下的现场会议江南论坛,决不食品安全工程秘书处负责承办线上的网络会议决不论坛

众多业界知名专家学者、食品安全志愿者和中国食品安全产业界人士,均在本次会议上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难题提出自己的破解之道。将人类口粮与动物饲料分开生产走生态文明之路改善食品生产和经营环境建设声誉机制保护与鼓励举报人完善过期食品监管制度创建食品安全指数设立国家食品安全奖等创新方案,精彩纷呈。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江南大学江苏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以及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考察了相应的物联网产业、智慧农业和食品安全系统。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Chuanlan Liu副教授

受邀访问实验室洽谈合作

201463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Chuanlan Liu副教授应邀到我院考察访问。Chuanlan Liu副教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纺织、成衣设计与营销专业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包含:品牌营销与时尚推广、交互式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纺织品与服装设计、消费者与消费行为研究。Chuanlan Liu副教授在国内国际组织任职,例如:美国互动营销、国际商业研究、欧洲市场营销、商业与经济学国际(IABE)学术论文、财政咨询与规划、国际纺织服装协会论文、时尚实践、家庭与消费者科学研究等多项期学术审稿专家。

上午,Chuanlan Liu副教授主要参观了汉族服饰文化与数字创新实验室、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等地,就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与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交流。下午Chuanlan Liu副教授在A103为服装设计、服装工程专业老师、本科生与研究生作了题为“Extending to The Fashion Category: An Exploratory Study”的学术讲座。报告以丰富的案例吸引的同学们的注意力,主要介绍了服装品牌的扩展、营销以及跨界合作、交叉学科研究,分析了中美服装营销市场的不同策略月方法,赢得了老师与同学的广泛好评。

   

Chuanlan Liu副教授与院领导合影

 

 

 

“无锡旅游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第三季度简报

 

一、学术研究:基地研究人员集团队合力,先后完成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与实施方案(市发改委)、无锡市物流业振兴规划(市发改委经济处、市旅游业协会)、阳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无锡市地税系统公职人员“阳光心态”建设研究、无锡旅游转型发展研究、无锡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等7个项目。

二、申报课题:基地研究人员吴媛媛博士获得教育部社科规划面上项目;课题组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腾乐法主持)二个纵向省部级项目。

三、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出版专著2本(其中有一本在印刷之中)。

四、基地建设:基地根据研究发展需要,先后聘请8位市里专家学者为研究人员。基地购置了若干研究装备设备与资料,为下阶段进行“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与编制奠定基础。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46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9251      
服务邮箱:jndxskc@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