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3日《光明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我校“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研究团队撰写的大型调查报告《从农田到餐桌,如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及形势分析》。《光明日报》撰写的编者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各地各部门着力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推动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长期关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先后对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0多个地级市进行了实地调查,共座谈访谈了4万多名基层干部群众、400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并连续多年发布《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和《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多层面、多角度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层面系统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举措,深入分析了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调查报告结合相关案例,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的数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实践成就,同时又客观地分析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引领全社会全面认识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准确把握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报告是《光明日报》多年来关注食品安全的大型调查报告。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 成立六年来,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发表30余篇SSCI论文,获得6项教育部社科与商务部、江苏省、山东省政府社科奖,而且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10余次的调查,每年撰写发表省部级内参10余篇,在教育部《高校智库》发表咨询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4次批示,省部级领导23人次的批示,国内外媒体每年对该智库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达80余次。今年以来,已在全国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调查9次,涉及网络食品质量安全、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等,在《光明日报》内参、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信息》、省委宣传部《智库专报》和省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等发表内部咨询报告9篇。8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的大型调查报告是该智库多年来基于实际问题研究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充分反映了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理念和以问题导向、贴近现实、深入调查的研究风格。
据网络检索,国内主流媒体与主要新媒体门户网站全文或不同程度地转载了这个调查报告,彰显了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是江南大学省级重点培育智库,该智库在南京大学中国智库评价中心2017年评价中在全国同类智库中名列前茅,并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智库考核中评为优秀。此次《光明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该智库大型调查报告,是江南大学努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推进基地体系和智库建设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来源:社会科学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 文:吴林海 、曾向红审核:刘焕明)
附:《光明日报》2018年8月3日的整版报道